最新消息

EGT麥角硫因是什麼? 功效、原理及食物來源
了解麥角硫因(EGT)的抗衰老功效和抗氧化作用,從抗氧、抗UV、抗泛紅到抗醣,麥角硫因全方位護膚,維持肌膚年輕緊緻,成為美容界新寵,就連醫學美容皮膚專科醫生都極力推薦。快來了解一下它的功效!
(一). 麥角硫因是甚麼?
麥角硫因(L-Ergothioneine,EGT)是一種天然的氨基酸抗氧化物,主要來源於真菌的子實體。
與其他抗氧化劑如維生素一樣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麥角硫因,只能通過飲食攝取。此外,隨著年齡增長,體內的麥角硫因含量會逐漸下降。
麥角硫因以其精確的保護功能著稱。研究發現,它廣泛存在於人體的不同部位,發揮著多重保護作用。
例如,在皮膚中,麥角硫因能吸收特定波長的紫外線,避免肌膚受到損害;在粒線體中,則保護DNA免受自由基攻擊。這種分子就像一個微型保護機器人,能預測並消除可能對人體產生的潛在威脅。
近年來,科學界對麥角硫因進行了大量研究,並將其應用於食品、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,展現出卓越的細胞保護作用。
(二).麥角硫因備受重視的三大關鍵因素
近年來,麥角硫因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,這主要歸因於:
1.食用安全性
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(FDA)已經認可麥角硫因可作為膳食補充劑,
適用於包括兒童和孕婦在內的各類人群,顯示其具有極高的安全性,能夠被廣泛應用於敏感族群。
2. 卓越的抗氧化能力
研究發現,與常見的抗氧化劑相比,麥角硫因的抗氧化效果約為維生素E的兩倍,甚至比穀胱甘肽(GSH,常用於護膚化妝品)高出近30倍。(1)
3. 高度的生物利用率
與其他營養素的吸收方式不同,麥角硫因具有專屬的吸收載體,稱為OCTN1轉運蛋白。
這種蛋白質專門負責運送麥角硫因,並將其精準地分配到身體各個部位,從而大幅提升吸收率,並使麥角硫因能夠有效被體內組織利用。
(三). 麥角硫因的生理意義
科學家們對麥角硫因特有的代謝方式感到十分好奇。與其他植物來源的抗氧化劑,如多酚類和維生素C
不同,這些物質在攝入後會迅速被排出體外,而麥角硫因卻能被細胞有效利用,僅有約4%會排出於尿液中。這樣驚人的結果引發了許多研究者的興趣,他們認為這背後一定有重要的生理意義。
1. 改善老化引起的細胞損傷
近期研究指出,老年者每天提高蘑菇的攝取,對於降低老化認知障礙風險具有相關性,深入探討發現
可能與蘑菇中的麥角硫因有關,因其可以抵抗發炎、保護細胞,避免因老化造成的細胞凋亡,進行生化
檢測發現,有認知退化風險的長者,循環中的麥角硫因濃度較低,顯示出麥角硫因有機會作為身體老化的預測指標。(2)
2. 維持粒線體活性並增強保護力
粒線體的活性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,導致細胞能量供應不足,自我修復能力減弱,引發各種健康問題。實驗顯示,攝取麥角硫因後,它會在粒線體中累積,可迅速清除自由基,促進能量生成並維持粒線體的正常運作,從而提升全身的保護力。(3)
3. 抗醣化、抗紫外線的功效
麥角硫因能有效保護細胞免受紫外線及輻射的破壞,防止DNA斷裂,並減少肌膚膠原蛋白的流失。
臨床研究表明,持續服用麥角硫因14天,皺紋可減少達21%,顯示出其顯著的抗皺效果。(4)
此外,喜好甜食的族群,容易積聚過多的糖分無法代謝。當肌底層的膠原蛋白發生「醣化」後,
支撐肌膚結構的功能會逐漸衰退,導致肌膚鬆弛、失去彈性。麥角硫因能有效減少肌膚蛋白的醣化反應,並減少黑色素合成,從而改善暗沉、鬆弛等衰老跡象。
(四). 麥角硫因的食物來源
麥角硫因的來源稀少且珍貴,主要存在於蘑菇、香菇、金針菇等蕈菇類中。少數來源還包括黑木耳、
蒜頭和藻類,但這些食物的麥角硫因含量通常遠低於蕈菇類(僅蕈菇類的1%)
參考資料:
(1) Franzoni, F., et al. (2006). Biomedicine & pharmacotherapy, 60(8), 453-457.
《Biomedicine & pharmacotherapy》是一多學科的國際學術期刊,專注於發表臨床和基礎醫學及藥理學領域的一系列原創研究報告、評論和交流等內容。該期刊涵蓋各個領域,包括癌症、營養學、神經退行性疾病、心臟病和傳染病
(2) Wu, L. Y., Kan, C. N., Cheah, I. K., Chong, J. R., Xu, X., Vrooman, H., ... & Lai, M. K. (2022). Low plasma ergothioneine predicts cognitive and functional decline in an elderly cohort attending memory clinics. Antioxidants, 11(9), 1717.
《Antioxidants》期刊旨在生命科學領域探討抗氧化劑的各種應用和影響。該期刊自2012年創刊以來,至今已有9年的歷史,是一本國際性的、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。
(3) Halliwell, B., Tang, R. M., & Cheah, I. K. (2023). Diet-derived antioxidants: the special case of ergothioneine. 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14(1), 323-345.
本期刊是由Annual Reviews出版的一本綜合性期刊。該期刊每年出版一卷,涵蓋了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。
(4) Paul, B. D. (2022). Ergothioneine: a stress vitamin with antiaging, vascular, and neuroprotective roles?. Antioxidants & redox signaling, 36(16-18), 1306-1317.
《Antioxidants》期刊旨在生命科學領域探討抗氧化劑的各種應用和影響。該期刊自2012年創 刊以來,至今已有9年的歷史,是一本國際性的、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。